一季度青岛市城镇新增就业7.83万人 同比增长12.34%

来源:中国山东网 发布时间:2025-04-25

4月24日,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一季度青岛市人社工作有关情况,并发布有关消息。一季度,青岛市人社系统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抓紧抓细抓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

4月24日,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召开2025年一季度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一季度青岛市人社工作有关情况,并发布有关消息。

image.png

一季度,青岛市人社系统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抓紧抓细抓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营商环境等年度重点任务,努力推动稳就业、提技能、促增收、防风险,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坚持就业优先,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5项措施,推动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免租金住宿保障及新一轮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等政策。举办“沿黄九省区劳务协作发展交流暨2025年山东省春风行动推进活动”,组织全国城市联合招聘、专场招聘等各类招聘活动245场,服务企业1.2万余家,发布岗位需求17万个。深入推进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在西海岸新区试点打造全省黄河流域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组织2025届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发布“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活动岗位需求3672个。以创业赋能中心为载体,组建创业服务专员队伍,开通创业服务热线,构建“一个平台、一部热线、一支队伍”全流程、多层次、全方位创业服务模式,开展“青创四季”系列创业服务活动43场次。深入实施“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扩容行动,全市累计建成369个基层服务站。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83万人,同比增长12.34%。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5万人。

坚持深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平稳。聚焦新增就业、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及其他灵活就业群体,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不断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结构,提升参保扩面质量。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64.03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21万人。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改革落地见效,全市开展延退政策培训45场,参加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职工退休业务办理平稳有序。着力推进企业(人才)年金扩面提质,全市建立年金企业3114家,占全省46.7%,基金规模突破百亿元。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219万户,比试点期间增加33万户,缴存金额增长57.5%。新型工伤保障制度首次列入市办实事,全市共有1971家企业、18.5万人参加补充工伤保险,411名工伤失能者享受伤养服务。青岛市获批省劳动能力鉴定“便捷办”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伤鉴定专家门诊预约制。优化推进社保参保、企业职工退休、社保卡居民服务等多个“一件事”服务,启动2025年社保卡惠民服务系列活动。

坚持引育并举,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出台强化人才支撑引领,赋能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14项创新举措。赴吉林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等8所高校开展“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累计发布岗位7000余个(次)。组织“高校学子看家乡”暨“青雁归巢”寒假系列活动48场,参与学生7800余人(次)。实施加快博士后人才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推动出台青岛博士后工作白皮书,积极筹办2025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人才招引赛”。出台新一轮新型学徒制“金蓝领”培训政策,确定130个职业(工种)培养目录。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0028人次,取得证书8775人次,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16人。青岛市技能劳动者总量增至173.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2.2万人,10名高技能人才荣获2025年度“齐鲁首席技师”称号。一季度,全市引育各类人才5.43万人。引进首次来青青年人才2.38万人。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机构营收66.7亿元、增速22.1%,占全市服务业营收10.2%、增长贡献率20.3%。

坚持和谐共赢,劳动关系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加强劳动用工指导,组织人社政策进民营企业活动,会同市工商联为40余家商会组织宣讲就业创业、人才引进等人社政策,并录制人社发布“月月讲”节目,超40万人次观看。对全市3100余家劳务派遣单位年度经营情况进行核验,进一步规范青岛市劳务派遣经营行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市场化预防调解服务,举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业务系列培训。组织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检查用工单位1346户,涉及劳动者4.63万人。一季度,全市两级调解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270起,审理结案6314起,仲裁结案率达99.14%。基层调解组织及仲裁机构案外调解成功率达85.68%。

发布会上,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辛广军发布了三条消息:

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拟于二季度启动“创业陪跑”行动。将联合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围绕落实青岛市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产业规划,以青岛市创业赋能中心、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等为依托,组建创业导师队伍和创业服务专员队伍,打造创业陪跑空间,实施全过程接力陪跑,力争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为更好地吸引、遴选、培育有发展潜力的优质项目,还将在5月份启动2025年“创·在青岛”创新创业大赛,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能源、高端化工与新材料四大产业赛道,设置青岛、南京、西安、成都四大赛区,深入高校、产业园区等,辐射全国招引创新创业团队,抢占人才先机。届时,也欢迎各地广大创业者们关注、报名。

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便捷办”试点工作。今年1月,青岛市被列为全省劳动能力鉴定“便捷办”试点城市。通过搭建系统、设计流程、精简环节等举措,创新打造“门诊预约+一站式”便捷鉴定模式,为工伤职工提供多元化、人性化服务。依托“青岛人社”微信公众号和爱山东APP办事大厅,上线“鉴定门诊”模块,为伤情简单、涉及科别单一的工伤职工单独开设专家门诊,职工可按时间段自行预约,鉴定专家按需调配随机抽取,有效避免以往大批量集中鉴定存在时间安排固定、排队等候时间长等不便,实现“轻伤快鉴”,鉴定结论出具由60天提速至10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800余名工伤职工通过专家门诊预约方式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受到工伤职工的一致认可。

青岛市进一步放宽企业(人才)年金建立条件。根据省有关文件规定,将符合用人单位发展需求的骨干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纳入人才年金参加人员范围。同时,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其企业年金方案可在履行单位内部决策程序后,通过公示形式告知职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可按规定建立企业年金。通过建立企业(人才)年金制度,不仅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还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积极性,提升企业凝聚力。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